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回看來時路 前眺未知處 (二十八)

二零一四年的農曆新年才過了沒多久,對於過年的許許多多記憶卻不時仍縈繞在腦際;尤其是小時住鄉下的那段期間的種種。因為連著好多年,年年父母都興緻高昂的可說是盡其所能的做年前的準備然後和孩子們享受年節的豐餚與氛圍;而這種舉動便將傳統文化習俗在自然而然,輕鬆愉悅的過程中便深深的烙印了在下一代的心田中。緬懷父母浩瀚恩情,想在這篇中記下那段期間過年的美好回憶!

從台北搬到南部的嘉義縣新港鄉後,在內,父親的教職穩定,讓眷屬可以無慮的健康成長;在外,戰後撤退至台的艱困混亂逐漸得到緩解,社會經濟慢慢得到提升;在安定進步的氛圍中,逐漸的越來越多的家庭,可以有餘力改善物質生活,進而提升精神生活。在與自己在大陸的親人音訊完全隔絕的父母那代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緒下,想重溫家鄉年節氣味兒的渴望必定特別強烈,而這也許就是那時的許許多多的父母不辭辛勞,不怕麻煩的“隆重”的準備著與過著每一個年與節的原因。

那時的我們家怎麼準備和怎麼過一個年呢?大概在臘月前一個月就要先領回和市場預訂好的豬腿肉,絞肉與腸衣,宰好的全鴨回來腌臘肉,臘鴨,然後手工灌不同口味的香腸。醃好灌好後還要拿進拿出曬與風乾一段時間;如果天氣或溫度不合作,就會讓大家擔心當年的臘味不知到位不到位。記憶中似乎每年的臘味都好吃得不得了。父母做的臘味此生不再能得,只能在年節時悵然追憶!

做好了臘味,母親就開始蒸糯米,準備釀甜米酒。自家釀的純米酒那種濃郁香甜喝一小碗已經讓人飄飄欲仙,若無母親的監控可能已醉倒不知多少回!進入臘月母親就更忙了,她能自己設計自己縫製兩男三女五個孩子,男女各自款式相同,尺寸不同的過年新衣,大年初一穿出去拜年時,每每獲得親朋的叫好與贊賞!

自己做年糕才是每年準備過年最令人興奮與期待的大項目;那時市面上好像沒有賣糯米粉的,要做年糕還得先把糯米泡水,然後大家合力一桶一桶的提到母親認識的農戶朋友家裡,借用他們傳統的石磨,孩子們輪流的手推石磨,另一人便把一勺一勺的泡水糯米倒入石磨上圓形的小洞入口,然後就看著白色的米漿從轉動的石磨中間流出來。磨好的米漿還要放在布袋子裡壓重物擠出水分變成糯米麵團,然後分純味的或搓入紅糖的,之後把米團舖好在蒸鍋裡大火開蒸;蒸好後便是香軟可口百吃不厭的過年期間主要應節食品了!

而有時磨好了米漿,農戶朋友自己的爐灶及大蒸籠不用時,還會很客氣的讓我們就在他們的廚房蒸年糕;用大鍋大灶蒸年糕是比自己家裡小爐小鍋方便省事得多!鄉下農人的純樸與好客,常讓我們驚喜與感激!母親也常常把她拿手的麵食如:包子,餃子,點心...等,給她的農家好朋友們分享。

到了臘月八號母親通常也會做臘八粥,不但吃臘八粥還能聽到有關的故事;說臘八節的來源一是因為佛祖在臘月八號悟道成佛,後世便在當日煮粥供佛並施捨貧病。另一說為從先秦以來,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人民用五穀雜糧乾果豆類如:糯米,紅豆,松子,核桃,紅棗,桂圓...等煮粥,來祈豐收迎吉祥。母親總會根據她自己的經驗與在市面上買得到的材料,煮出一鍋香軟濃稠適口的臘八粥,吃過就讓人永遠不會忘記那臘八的特殊滋味!到了小年,農曆臘月23或24號,要祭灶王爺升天,父母在那天都會說那些有關的故事給我們聽,因此便只能想像而從未見過實際的祭拜儀式。

小年過了以後,全家就越顯得忙碌;父親總是負責外邊的採買。小時候練過功的父親,魁梧有力,騎著腳踏車一趟一趟的從市場買回雞鴨魚肉蔬果花卉鞭炮供品...等過年吃喝玩樂的東西,而廚藝特棒的母親則在內煮蒸燜燉炸炒煎烤的做著一道一道的大菜。每年除夕那天下午,有一件較特別的事便是觀看父親在春聯紙上,行雲流水般的揮毫著他最拿手的書法,那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總是在那個當下心中湧起對父親才藝無限的敬佩!寫完後,大家幫著貼春聯;春聯一貼新年的氣氛立刻濃了起來!直到如今仍對父親在世時我們家每年都能有自己特色的春聯而驕傲!

除夕的晚上大家圍坐在一桌無以復加的美味豐盛的大餐旁,享受著美食,享受著親情,浸浴於完全歡樂,完全的人與人互動的氣氛中,絲毫不用分心於其他的如電視,電腦,手機等如今人人黏著於中的電子類器物上。興奮愉悅,高潮迭起的年夜大餐吃完後,我們五個孩子排排站好給父母鞠躬拜年,恭祝父母身體健康新年快樂,然後父母便發給每人壓歲錢紅包,也祝福我們新的一年學業進步心想事成。手中有了壓歲錢,大家就開始玩撲克牌,大富翁...等遊戲;各家孩子們也開始串門子,相邀到外面放各式各樣的鞭炮,好不熱鬧!再晚一點母親便開始包餃子,女孩子們都會幫母親一起包;在當晚要吃的餃子中有一個是塞進了一枚一毛錢硬幣的餃子,誰吃到誰來年就會特別好運!當午夜十二點來臨時,幾乎每家都出來放一長串的鞭炮,那種震耳欲聾,壯觀震撼的氛圍,就是最具特色的過年氣氛!在鞭炮聲仍不絕於耳的時候已經聽到左鄰右舍互道恭喜的拜年聲了,因為一過了午夜十二點便是新年便可以拜年了!

孩子們進進出出盡情的享樂,也盡量的熬夜;有一種說法,除夕夜孩子熬的越晚越能為父母增壽,但到了一、兩點吃完了象徵元寶的餃子後,還是會被父母勸去睡覺。而每年的大年初一,父親總是最早起床的;他早起是為了要準備一大盤象徵著各方面都能年年高的年糕讓大家在年初一早上都能吃個過癮,圖個吉利!他把大塊的年糕切成小長方形塊,每塊都沾滿了蛋麵漿,然後在平底鍋中小火慢慢煎,煎到兩面金黃,便可起鍋。外皮微酥,裡面柔軟的父親的拿手煎年糕真是太令人懷念了!大年初一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孩子給父母拜年,然後開始吃象徵吉祥的煎年糕與煎餃子,之後就開始了熱鬧的拜年活動,一直延續好幾天。

那時每年過年到處都聽得到的過年歌的歌詞所形容的過年景象,幾乎完全就是那時過年的描述;“正月初一頭一天,家家戶戶過新年,大街小巷懸燈彩,炮竹響連天...換上新鞋和新衣...一起去拜年...”, “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在我們住的學校的教職員宿舍區裡,每年過年初一到初五,幾乎每家都會出門挨家挨戶給所有其他的家庭拜年,因此恭喜聲便從早到晚此起彼落;大人們的喧嘩祝福聲,孩子們的嬉笑玩樂聲,不絕於耳的鞭炮聲...讓過年氣氛濃郁非常。

那樣人性化的過年氛圍已再難尋覓,...往事只能回味了!電子化的過年型態只有越演越烈不知伊於胡底?!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幾張近照

雪沒的人行道

波士頓華埠一所中文學校的新年同樂會

新年同樂會給小朋友看的舞獅

住處附近厚雪覆蓋的人行道
Boston Common的地鐵綠線入口

美國最有歷史的公共公園Boston Common裡寒雪蕭瑟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