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回看來時路 前眺未知處(二十)

從花蓮搬到台北,大約是在民國四十四或四十五年。只記得那第一個在台北的冬天真是相當難過;東北季風帶來的溼冷的雨,綿綿的下個不停;模糊記憶中,在那段日子裡常聽到大人抱怨 : ...雨都下了一個多月了,怎麼還不停?...近六十年前的那個年代,六口之家搬入一個新地方,不算寬敞的居住空間,加上沒有洗衣機,烘乾機,紙尿布...四個小孩其中還有一個還在襁褓期的家庭,每天的換洗衣物與尿布,別說連著下一個多月的雨,只要連下兩三天都會造成極大的困擾。父母親在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在天花板下來來回回的掛牽繩子,衣服尤其是尿布便掛滿繩子上;真可謂『抬望眼,仰天花板長嘆,尿布片片...』。
那個陰晦的冬天很難忘記。

常常在回想過去的點點滴滴的當兒,到最後總是驚詫於父母親的能耐,尤其是母親怎麼能有那樣巨大的勇氣與毅力和犧牲奉獻的精神,不但克服了一樁又一樁的艱難困苦,還能在沒有什麼支助之下把五個孩子都拉拔長大!

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激烈,國民黨一百多萬軍隊敗退台灣,隨之而行的眷屬倉促混亂之間,隨著夫婿或家人過台灣海峽去到台灣。這些眷屬尤其是軍人的妻子們,頓時像斷了線的風箏,與她們娘家的親人,原來的朋友同事社交網絡...等,剎那間,完全斷絕了音訊。
而在往後的幾乎三十年可說是被絕對的隔絕;別說想回家探親,就是通一封信都會招致大禍...。這樣絕對的隔絕就讓她們在內心變成了一群孤立無援,無處伸冤的妻子們。

她們在台灣在生活上如果碰到種種如婚姻,親子,人際關係的問題時,沒有人可訴說,沒有人可幫助,沒有支援團體;如果又碰上夫婿因公長久在外,或因公殉職...等情況,她們就真像孤立的一片風箏,隨風亂飄,不知何時會掉落在何地?

如果只是自己一個人倒也還不難解決,事實是大多數的軍眷們都生養好幾個小孩,在初到台灣的數年,物資奇缺,生活搬遷不定之下,幾乎所有養兒育女生活重擔,全都落在這些軍人妻子們的肩上!如果能住在眷村,一段時間後鄰里之間也許還能互相支援。但也有許許多多散住在偏遠鄉下的眷屬們,她們對家人的思念,對前途的茫然,對環境的適應,讓她們承受更多更深的責任與孤寂。

古今中外有過多少大小戰爭,多少各類遷徙,但除了戰死沙場或各類原因離世的以外,有多少是“絕對”回不了家的?“絕對”見不了家人的?一九四九年大撤退到台灣的幾百萬軍人與眷屬在幾乎是一半人生歲月的三十年裡,卻就是人性親情的被“絕對”的隔絕了!她們到底犯了什麼罪條要受那樣久那樣重的煎熬呢?

這些有著驚人毅力與勇氣的軍眷女性們,克服過無法想像的艱難狀況,擔負過無法承擔的重擔,流過多少暗夜的眼淚,做過多少思親的幻夢...她們走了過來,不但走了過來還為國家社會撫育了無數人才,為社會安定進步付出過重大貢獻。尤其重要的是她們扮演過中華文化在台灣傳承橋梁的角色。這個曾經默默付出巨大貢獻的群體,從來沒有被正視與重視過;她們就是來台外省第一代的母親們,她們都已進入耄耋之年,大部份都已離世。她們每位母親當初的奮鬥經歷難道不值得後代為她們記上一筆嗎?她們在民族史上難道沒有資格佔有一頁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