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我的華語教學的特殊經驗與案例

我是“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華語文師資培訓組”第四十三期的結業學員。結業後的十年裡,因家庭遷居關係,大部分時間在美國與澳大利亞居住。這期間因為生養自己的孩子,只有零星的教過外國朋友和同事的小孩。但是再來的十年從1997到目前,我便一直在日本教華語。我教的對象主要是大學學生,但是也在家裡教不少社會各階層人士與日本的兒童。
這過去十多年不太尋常的教學經驗裡,有兩方面特殊之處,我覺得把它寫出來也許可以作為同行或未來有志於華語教學的人士,大家參考參考。
特殊經驗之一是:我不是用學習者的母語教華語;我是用我的第二語言為主,第三語言為輔在教我的第一語言。換言之,我以英語為主,一點點日語為輔在教華語,而學習者卻是用他們的第二語言在學第三語言。他們都是日本人但是是大致以英語在學華語。而這種排列會隨著學習者程度的改變而改變。如果學習者有中級的華語程度,就變成可以以華語教授為主,英語或日語為輔。而高級程度者就幾乎完全可以華語教華語了。而就我的經驗在日本用英語教學,並非想像中的那樣困難,原因如下:
一、近年來日本教華語的課本及各類參考書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版,大部份都編輯的相當完善,講解清晰,循序漸進,取捨適中。學習者只要在上課前做一點預習,專心讀一讀每課以日語講解的詞、句意義及文法說明,再經過老師的教課講解及重複練習,幾乎就可以掌握十之八九,剩下的一、兩成用英語問或答,都不會有什麼大困難。語言教科書編輯的優劣對於學習者的成效是有莫大的差別的;質量平均,進度適中,解說完整的課本,一定帶給師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另,教華語一對一的課又不同於其他型態的課,同樣的一本書,同樣的一課,視學生的背景、程度、個性、年齡...等的不同,就可能需用不同的教法,碰到的問題也常完全不一樣。怎麼拿捏,怎麼應對,就靠老師的經驗能耐甚至機智了!
談到華語教學書籍,我就想談几句題外話:每次去書店翻閱相關書籍時,都會有一種感慨,日本人的求完美精神,讓人無法不敬佩!他們的語言學者為了自己的國民可以正確有效的學好華語,不怕麻煩,絞盡腦汁或找專家合作,編寫出適應各層級需要的精美完善的課本與參考書。有時我想如果這些書籍反翻譯回中文版或任何語言版本的話,可能不只可以嘉惠全球學華語的學生也會讓教華語的老師們等於有不少方便好用的教學手冊在手!而繁簡適中,印刷精美,多語需要的華語教學書籍,在兩岸的書店裡又能找到多少呢?
二、就我長期在日本社會接觸過的各階層人士中,發覺事實上學英語的風氣普遍又熱衷,尤其是小孩從保育園到幼稚園這段時期,不少父母都盡量送小孩去英語補習班,因此許多小孩多多少少都會一點英語。也許他們和許多大人一樣開始時不太好意思說,但若氣氛合適或開始的幾節課,學生感覺老師是熱心與誠摯的,他們漸漸地便會展現出英語方面的底子。其實入門至初級的課程通常用淺顯的英文即可應對,如果不行就再試日語或寫漢字,全行不通還可以借助英日或漢日辭典及日語講解的文法書。我的經驗是老師認真負責的話就總能找到辦法讓學生得到滿意的答案。因此用英語教、學便不是想像中的困難了。
說到這裡我有一些體會:英語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語言,幾乎連所有非英語系的國家也全面鼓勵國民學英語,未來華語的推廣如果能藉著英語的普遍性為跳板或渡船,在全球各地以英語教入門或初級華語,則華語的推廣必定進展的更快。在海外,能用學習者的母語教當然是最理想的,但學好一種語言絕非一蹴可幾,可能你還沒來得及學好當地的語言已經必需上場教華語了!碰到這種情形不用膽怯,只要老師和學生都有一點點英文底子,華語的教學仍然可以進行下去。兩岸師資的培訓如果優先篩選英語程度較佳者施以訓練,未來華語推廣必定事半功倍,勢如破竹!想想,在日本以英語教華語都並沒什麼大困難,那在南亞、歐洲、中南美州甚至非洲不就應該更容易些了嗎?
特殊經驗之二是:我教過的小孩最小的竟然從二十三個月就開始學華語。怎麼教這個小孩我後面再談。
先來說說我是怎麼開始教日本兒童華語的。我任教的學校是一所完全以英語授課的私立小規模大
學,畢業出去的學生,大部份都是找到與英語或英語教學有關的工作。四、五年前一些任教在幼稚園或補習班的從前的學生,突然打電話給我,說有一些家長在為他們的孩子尋找華語老師,問我願不願意教那些小孩?我告訴她們願意是願意,但我的日語不夠好只能以英語教為主,沒想到這個我的弱點卻反而受到歡迎,家長們認為孩子來跟我學不但能學到華語還能補強英語,結果就一家介紹一家,我就從此開始了也教日本小朋友華語的教業。
頭一兩年,上課期間真是熱鬧,原因是他們還小(幼稚園階段的孩子)母親必需陪著,而母親陪著,他們的弟弟妹妹也就必需在旁邊,因此在我家上課的房間我準備了不少玩具,他們哥哥姊姊在上課,弟弟妹妹就在旁邊玩玩具。有時我問問題,旁邊在玩玩具的三、四歲的小不點兒們竟然以標準音調搶先回答,讓我驚喜在心,對他們豎起大拇指並用日語贊美幾句。他們看起來像在專心玩玩具,但其實也在注意哥哥姊姊們的動態,也在默默的學習。而這樣的耳濡目染,未來如果父母也讓他們學華語的話,我想一定會學得比哥哥姊姊更快更好。
在第一個小孩學生來上課之前,我雖然思考了許多教學方面可能的狀況,但迫在眼前的問題急待解決;像怎麼準備教材?怎麼與這些小孩溝通?不同年齡的孩子是放在一起呢還是分開教?是教漢語拼音還是注音符號,還是兩種都教?... 我知道我是必需自己獨力應付所有的狀況,想想-- 在日本用英語教幼稚園階段的小孩華語 -- 碰到這種情況的華語老師會有多少呢?去哪找有幫助的相關資訊呢?...我決定一切自己來!
我自製了教材與教具如大掛圖式的音標表、大卡片等,還有買來的許多塑膠小動物,積木,色筆色紙等。除此之外我還創編了一套非常受小朋友歡迎的“兒童漢語入門操”這套體操事實上是百分之百的受日本小朋友的喜愛,後面我會寫出。幼稚園階段的小孩注意力難持久集中,因此要不斷變換花樣來達到教學的效果。在教音標的期間,我是穿插著教我的“入門操”,中文兒歌、童謠,畫畫等,兒歌與童謠還設計了動作或舞步配合著。2006年春天在網路上找到一個不錯的網站:
(http://www.chinasprout.com)
我訂購了教材及教具,其中英漢對照的“輕鬆學漢語少兒版”系列課本,讓我在準備教材的事上,不用再費那麼多的腦筋,從此以後只要是從五、六歲左右開始學的小朋友,我都是以這套書教授為主了。
大部分我教的小孩都是來自中上家庭,因此不是已經學過一段時期的英語,就是仍在學英語,跟我上課的時候師生之間用兩三種語言在交流,常常帶來不少樂趣;像用三種語言比較動物的名詞或動物的叫聲等等。在旁陪伴的母親偶爾也可以幫上忙。例如,有一次課本裡教寵物,一道問題是:你家養寵物嗎?“你家”“寵物”配合圖畫都好解釋,但這個“養”字的意思,用英語怎麼解釋好像孩子都不是真懂,最後只好把雙語辭典翻給母親看,由母親用日語解釋給孩子聽,孩子這才真懂。但是慢慢地隨著孩子學的辭彙多了再碰到類似情況孩子就可以自己從辭典上瞭解意思了。好在這種情況不常發生,因為教小孩總是必需借助許多圖片、實物及老師的肢體動作等等來幫助學生瞭解,如果全行不通才需要用到辭典。到了孩子們上小學一年級時,母親變成有時陪有時不陪,到二年級幾乎都不陪了,變成真正的一對一的課,而沒有家人在旁的課,孩子明顯的學得更好。
剛開始教小孩時,課還沒定型,有時兩家或三家的孩子六、七歲的,四、五歲的都一起來上,再加上他們的母親及弟妹們,結果學齡的不一,空間的不夠及弟妹們的干擾,不是辦法,很快的我就給他們分班,變成了各家分別來上課,孩子們從此便循序漸進的學下去。也是剛開始時,對音標方面我曾經試過雙管齊下,注音,漢拼都教。在他們幼稚園階段反正老師教什麼他們就學什麼,可是漸漸地就現出了對注音符號的抗拒,到了進入小學,連學得最好的一位小孩也反抗了,碰倒注音符號裡字形像日本音標的符號,要他們跟著唸時,他們就會出ㄟˊ的聲音,意思可能是:這個字怎麼可以這樣唸?這種情形讓我思考再三;為了不讓他們在學習自己母語期間產生混淆,我決定暫停教注音符號,等他們大一點再試。
前面提過的二十三個月就開始學華語的小男孩,他的母親望子成龍所願付出的心力真讓人感動;從開始上課三年多來,除了孩子一次小手術住院期間請過病假外,從不缺課。剛開始教他時,還真不知道怎麼下手,他自己的母語都還沒開始學,媽媽就要他學第二語言,我只好一邊教一邊觀察一邊調整教法。頭兩年主要是要他聽華語聲調。他那麼小只對玩具、兒歌、附動作的童謠、顏色鮮豔的圖畫書等有興趣,因此只要他一注意什麼,例如,把玩一隻塑膠小狗時,我馬上就重複的說幾次“狗”,看他注意某幅圖畫,我就指著畫中的東西,重複的說幾次,教過的東西,在後來的課裡輪流的不停複習,直到他自己一看到那樣東西就叫得出名稱為止。其他的時間不是陪著他畫畫,唱兒歌,翻圖畫書就是一起玩玩具,抓住在一起時的任何機會教他。如此一堂堂的課就這樣伴隨著他的長大。現在剛過五歲,我已經開始教他漢拼與我的“漢語入門操”,我相信只要他繼續學下去,未來他一定能學得特別好。
現在我簡單描述一下我創編的漢語入門操與怎麼教它。當孩子來上第一次課的時候,他們沒有任何的華語背景;五、六歲的孩子也聽不懂什麼拼音注音或聲調的道理。要在第一節課引起他們的注意與興趣,就要費一點腦筋安排,而我創編的這個體操,就能達到這個效果。通常在第一節課,我先以三種語言並用輕鬆友善的語調和他們打招呼,之後再介紹我的名字與問他們的名字,再簡單的問問家庭與學校的狀況等…然後我就把雙手伸出說:這是“手”,重複的說幾遍,然後用單手或雙手,再指著頭說“頭”,也是重複幾遍,之後我就做點頭動作並同時說“點點頭”,然後是搖頭動作並同時說“搖搖頭”,從拍拍手示範動作到這裡孩子都是目不轉睛的盯著我的動作(我認為他們一定覺得很新奇),之後是重複說眼睛,耳朵,肩膀。到肩膀為止不再教別的了。再來我就做拍手的動作同時嘴裡說著“拍拍手”,說幾次後就要他們跟著做拍拍手的動作,跟著唸拍拍手的發音,重複兩三次接著要他們做點頭與搖頭的動作(當要他們做的時候孩子們都很興奮)。雖然第一節課我會整套的做給他們看,但是希望他們能記住的只是手與頭兩個音。其他的就往後每節課一點一點慢慢的,不斷重複的教,直到他們牢牢的記住,隨時可以整套的表演。
下面是整套的“兒童漢語入門操”與講解,做的時候老師和學生是面對面站著,每一個動作都有配合的話,老師教的時候不但要發音清晰,神情愉悅,聲調不妨提高些,如此學生也會被感染的很帶勁兒。
第一部:
拍拍手 -- 老師一邊說一邊做拍手動作,讓孩子學“手”的音與拍手的動作
點點頭 -- 老師一邊說一邊做點頭動作,讓孩子學“頭”的音與點頭的動作
摸摸耳朵 -- 老師一邊說一邊兩手做摸耳動作,讓孩子學“耳朵”的音與“摸”的動作。
搖搖頭 -- 老師一邊說一邊做搖頭動作,讓孩子重複學頭的音與搖頭的動作。
眨眨眼睛 -- 老師一邊說一邊做眨眼動作,學“眼睛”的音與眨眼的動作。
比較小的孩子要多學幾次,才做得出來!
扭扭腰 -- 老師一邊說一邊做雙手插腰左右扭擺腰身的動作,“扭”與“腰”剛開始孩子不懂也記不住
但沒關係,往後每節課都教都複習,孩子很快就記住。
拍拍肩膀 -- 老師雙臂交叉拍自己的肩膀,拍拍手完了又學拍肩膀,因此對“拍”有了初步概念。
跳跳跳 -- 老師原地連著跳三次,每一跳同時說一聲“跳”,配合著跳跳跳動作同時發跳跳跳的音。第二部:
伸出右手,轉轉轉 -- 先告訴孩子哪個是他的右手(因和老師是面對面,左右手和老師不同邊),
然後教他“伸”手的動作,朝前方伸直右手時同時說“伸出右手”,做三百六十
度的畫圈動作時同時說 “轉轉轉”。
伸出左手,轉轉轉 -- 同樣,朝前方伸直左手時同時說“伸出左手”,做三百六十度的畫圈動作時
同時說 “轉轉轉”。
舉起雙手,揮揮揮 -- 先給孩子示範什麼是“舉起”什麼是“雙手”,然後老師示範舉起雙手的動作,
舉的時候同時說 “舉起雙手”,之後雙手做三下揮手的動作,也同時說“揮揮
揮”。
放下雙手,甩甩甩 -- 先給孩子示範什麼是“放下”什麼是“甩”,然後老師示範放下雙手的動作,
放下時同時說“放下雙手”,之後是雙手做三下“甩”的動作,也同時說“甩甩
甩”。
第三部:
伸出右腳,點點地 -- 同樣,先告訴孩子哪個是他的右腳,老師示範向右前方伸出右腳,
伸的時候同時說“伸出右腳”,用腳尖點兩下地,同時說“點點”,再來說“地”
的時候,便把腳收回和另一腳併攏。
伸出左腳,點點地 -- 同上同樣步驟。
前跳,後跳,左跳,右跳 -- 雙腳併攏,向前跳一步同時說“前跳”,向後倒跳一步同時說“後跳”,
向左跳一步同時說“左跳”,向右跳一步同時說“右跳”。這四步孩子 就 自然學到了前後左右的概念。
我叫一叫,嘿! -- 說 “我叫一叫” 的時候,身體半蹲下去,然後爆發式的,雙手高舉身體
向上一躍同時高聲說 “嘿”。

這部體操簡單明瞭好教好學,在學的過程中小孩自自然然學到了身體各部位的名詞,也學到了與之相關連的動詞。每個跟我學的孩子不管大小,都非常喜歡,百做不厭。還有另個功能就是上課時每當孩子現出睏意或分心時,只要一說:請站起來我們來做“拍拍手”,孩子馬上精神一振,露出可愛的笑臉,整個一套做完一遍或兩遍,再坐下來上課,就精神百倍了。
我說了這麼多有關兒童華語教學的事,主要也是想點出越來越多日本的父母可以說是迫不及待的要讓他們的孩子學華語,這不但更證明了世界上學華語風潮的越刮越烈,對於培養華語專業師資對兒童教學的部份恐怕也是迫在眉睫的事吧!

現在我想簡單談談三位我的大人學生;我挑這三位來談是他們大致上符合初、中、高程度的學生,說說他們和我學華語的來龍去脈及其過程。A女士是一位七十歲的人但仍然非常健康有活力,當第一節課我問她為甚麼要學華語?她說她沒什麼特別的理由,就是想學。開始時,我不太看好不知道她是否會堅持學下去,但是後來她不凡的表現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在跟我學之前她完全沒接觸過華語,但是她卻能在很短的時間裡把連許多華語是母語的人都搞不清楚的an, en, ang, eng , in, ing (ㄢ,ㄣ,ㄤ,ㄥ,ㄧㄣ,ㄧㄥ)等音學得無懈可擊。這幾個音對許多日本人,不管老少都特別困難,尤其是ㄢ (an)這個音,我十年教過的學生有辦法發正確ㄢ、ㄤ這幾個音的也沒幾個。這位A女士只用了幾節課就全練成了。另外四聲以及音調變化的原則也難不倒她也是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掌握的非常好。她的英語說得還可以,因此我們以英語上課不成問題。她這樣的年紀還有如此的學習能力與精神,讓我每次教完她的課都想對她行舉手禮,很是敬佩。
第二位是B先生。他是任職於一家日本高科技公司的高級主管,因為在他們臺灣分公司做過兩年,在那兩年中他在臺灣學了華語,調回日本後他想繼續學,於是透過本縣的國際交流中心(日本各級政府專負責外國人事務的機構)尋找華語老師,他要求能找一位臺灣來的老師,交流中心便找到我。他想要繼續和一位臺灣來的老師學是因為他學的是注音符號與用的課本是正體字,如果不是臺灣來的或不懂注音符號的老師可能互相之間配合的會不習慣。雖然他工作繁忙但還是盡量抽時間每個周末上九十分鐘的課。他的堅持與專注又是另一個令人欽佩的例子。因為他在臺灣待過,知道不少臺灣的風土人情,再配合臺灣帶回來的課本,上起課來不但輕鬆有趣有時還會勾起我思鄉之情。
他已經學完了中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日文版《中級華語》,目前進入高級本《圖畫故事》課本的前幾課。給他上課就是我前面提過的,有中級華語程度的學生已經可以大致上都用華語教,剩下的小部份才用第二或第三語言來輔助。我注意到在他用的課本裡的 一個小的變化 ,那就是連詞的“和”的注音,在中級本裡還是注ㄏㄢˋ(hanˋ)而在高級本裡已經改成ㄏㄜˊ(heˊ)了 。我所接觸過的除了臺灣地區以外的所有華語教學書籍 都是注ㄏㄜˊ的音。可以說國際上大家都說ㄏㄜˊ。如果還沒注意過這點的而想要在海外教華語的老師,可能要自己先習慣唸ㄏㄜˊ吧!
第三位是C女士。她在婚前曾經在北京留學,上過兩年的密集華語課程,回日後結婚生子,在兩個孩子進入幼稚園和小學後,她想繼續學華語。在最開始的面談時,我們完全以華語談了一小會兒後我問她:妳的華語已經如此流利,妳還想學什麼呢?她說:不是不是妳誇獎了,我還差得遠呢!我的華語聽力不好我想加強聽力。我想一想就建議她不妨上網聽廣播,並錄下她所聽的部份,之後做聽寫,聽不懂或寫不出的就空在那,上課的時候錄音帶和聽寫的稿子都帶來,我們來討論。我給了她一些兩岸新聞及談話節目的網址,要她自己選擇要聽的。她欣然接受,並以這種方式持之以恆的跟我學了幾年,直到她先生調差搬家去東京為止。跟她上課的期間裡簡直可以說是高潮迭起趣味橫生;她錄下的、聽寫的東西真是五花八門;天馬行空的談話節目,政經商貿的訪談節目,甚至連廣告用語等都想學…,在我幫她講解改正的時候,我也必需用很多精神聽她的錄音帶,碰到口齒不清,說話節奏異常或鄉土口音重的說話者,為了一個土音或地區性的專有名詞或一句話裡的幾個字…真是得絞盡腦汁,一遍一遍重複聽多少次,有時都還聽不出來。碰到這種情形,總是讓我感覺非常遺憾,好在這種情況只偶爾發生,並不會影響學生正常該學到的。C女士搬走以後,第一次從東京給我打電話,我還以為是臺灣的朋友來的電話;和她對完話心中真為她驕傲為她高興。她仍自己自修華語並與我偶爾書信來往。相信未來她一定可以達到她的目標 -- 等孩子長大回到職場做專業翻譯。
這篇文章只是很簡略的報告了我的很小部份的比較特別的華語教學經驗,如果讀者因此能夠瞭解一點點在日本教華語的情況或者給了未來的華語老師一些些華語教學的輪廓,那幾天來在電腦前的打字也就覺得值得了!(此文完成於2008)

1 則留言: